•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网上平台配资:配资炒股首选平台-双利好共振!杠杆资金抢筹绩优医药股(附表)

摘要:   周五医药板块突发大涨,创新药个股领涨,舒泰神20CM涨停,益方生物涨超15%,百利天恒涨超10%,众生药业、联环药业、海思科...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周五医药板块突发大涨,创新药个股领涨 ,舒泰神20CM涨停,益方生物涨超15%,百利天恒涨超10% ,众生药业、联环药业、海思科等涨停。

  越跌越买 杠杆资金抢筹绩优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9月2日医药生物板块(申万1级)调整以来,杠杆资金抢筹多只三季报净利润增长率超20%以上的个股。

  具体来看 ,CRO巨头药明康德排名第一,融资资金净买入超17亿元,三季报该股净利润大增超80%;创新药巨头恒瑞医药排名第二 ,融资资金净买入接近5亿元,三季报净利润增长接近25% 。

  创新医疗 、联影医疗、兴齐眼药、荣昌生物 、华大基因、艾力斯、建发致新 、英科医疗、吉林敖东、特宝生物 、康为世纪等个股融资净买额在4亿元至1亿元之间不等。

  而从三季报净利润增长率角度看,亚太药业、圣诺生物、创新医疗 、兴齐眼药 、药明康德、华大基因、吉林敖东等个股净利润增长超80%以上。

  内外双利好共振

  消息面上 ,10月30日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在北京开启 。今年国谈在延续医保目录常规调整机制的基础上,首次正式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商保创新药目录主要纳入超出保基本定位 、暂时无法纳入基本目录,但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创新药 ,推荐商业健康保险 、医疗互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考使用。

  根据国家医保局8月28日公告,2025年基本药品目录调整有535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形式审查 。商保创新药目录有121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形式审查,其中同时申报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有79个。

  而10月份以来国产创新药“出海”进程明显提速。多起BD交易落地 ,包括普瑞金与Kite达成最高15.2亿美元交易,维立志博与Dianthus达成最高10亿美元交易等 。

  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国产创新药BD的“井喷 ”是中国创新药产业进入全球主流梯队的集中兑现。根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 ,截至10月21日,中国创新药今年对外许可共发生115起,金额总计达到1012.4亿美元 ,远超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当下,国产创新药BD预期持续发酵 。就在日前(10月22日),信达生物公告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旨在加速推动信达新一代IO及ADC疗法开发 ,将获得12 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可达102 亿美元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该重磅BD落地有望催化创新药行情。

  与传统的License-out(对外授权)模式不同 ,本次合作对核心产品IBI363采用了“共同开发、共同商业化”的Co-Co模式。信达生物不仅保留了大中华区的权益,还将与武田制药在美国市场共同商业化,并分享利润或损失 。

  此外 ,10月份还有多起BD交易落地,包括普瑞金与Kite达成最高15.2亿美元交易,维立志博与Dianthus达成最高10亿美元交易等。

  专家表示 ,10月份国产创新药BD的“井喷”是中国创新药产业进入全球主流梯队的集中兑现。

  国信证券在近期的研报中指出,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经体现出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并在近年集中体现在BD交易的爆发式增长 。对于大部分国产创新药 ,对外授权通常只是全球开发的起点,合作伙伴在海外的开发进度,可以进一步加强产品在全球市场商业化的确定性。

  医药板块调整是否结束?

  而调整了2个月的医药股行情是否已经见底呢?

  机构分析称 ,医药板块估值经历较长时间调整 ,近期已呈现显著结构性修复趋势,2025年在支持引导商保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 ,创新药械有望获益。其中,医药投融资有望复苏,二级市场行情回暖驱动一级市场投融资回升 ,CXO及上游景气度持续向好 。而这种向好的趋势也体现在近期企业披露的三季报中。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马君分析称,创新药最近一段时间股价回调较多,可能是来自于之前过于乐观的BD预期 ,当下创新药从调整幅度和时长的角度都已较长,很多创新药企业的股价可能已经没有了BD预期。马上进入十一月份,创新药医保谈判也进入预沟通阶段 ,海外BD还在继续,商业医疗保险政策节点也有望有新的预期,依旧关注并看好创新药产业链的产业景气度和长期投资价值 。

  中邮证券分析师盛丽华判断 ,近期创新药板块持续调整 ,一方面消化前期涨幅,另一方面BD催化剂较少,博弈情绪退坡。调整已基本到位 ,仍建议基于中长期产业发展逻辑维持或增加创新药资产的仓位。

  盛丽华认为,相比于高利率背景下融资难、开发慢且估值贵的欧美小Biotech,国内资产“物美价廉 ”优势显而易见 ,国内创新药出海BD的交易不会停止,自年初开始的肿瘤领域的双抗到呼吸领域的小分子,通过海外MNC的购买行为已验证了国内创新药公司创新研发的实力 。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