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配资免费体验:股市配资风云-历史新高!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净赚4260亿超去年全年 资产、负债两端报喜

摘要:   2025年前三季度,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太保(60160...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2025年前三季度 ,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寿(601628.SH) 、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交出亮眼成绩单。在投资回暖和寿险改革的共振下,五家公司合计归母净利润达到4260.39亿元,同比大增33.5% ,已超去年全年总和,创下历史新高 。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延续普遍增长态势,同比增幅均在三成以上。其中人保寿险 、新华保险领跑 ,前三季NBV分别大增76.6%和50.8% ,平安寿险、中国人寿紧随其后,NBV同比增长46.2%、41.8%,中国太保寿险NBV同比提升31.2%(可比口径)。

  哪些要素支撑了资产端和负债端“双优”表现?业内预计未来保险业会如何增长?

  投资收益驱动利润攀升

  今年前三季度 ,权益市场回暖走牛,五大险企普遍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实现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长逾35% ,投资利好成为净利润高增的主因 。

  其中,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净利增幅居前,均在六成左右 ,中国人寿净利达1678.04亿元,同比大增60.5%,无论绝对额还是增速均领跑同业。新华保险净利328.57亿元 ,同比增58.9%。中国人保 、中国太保净利分别为468.22亿元 、457亿元,同比提升28.9%和19.3% 。

  中国平安净利润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 。中国平安净利增速相对较低 ,部分由于会计策略选择不同。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在今年上半年各险企股票FVTPL占比中呈现明显分化态势,此次归母净利涨幅稍低的中国平安这一比例也最低,为35% ,中国人保为54%、中国太保为66%,而此次净利润涨幅最高的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这一比例则分别高达77%及81%。

  更高的FVTPL配置使得权益行情上行期盈利弹性更大,亦解释了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利润增幅何以远超同行 。

  从收益率看 ,在资本市场上涨以及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共同作用下,险企投资端收益率明显提升,新华保险前三季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8.6% ,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其他几家综合投资收益率也均超过5%。

  NBV全面飘红

  五大险企在寿险业务上延续了上半年的回暖势头,新业务价值(NBV)同比全面正增长。增速区间在三成至七成以上 ,其中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涨幅居前 。

  人保寿险依托集团综合渠道优势,前三季度NBV同比飙升76.6%;新华保险NBV同比大增50.8%。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NBV357.24亿元,同比增长46.2%;中国人寿NBV同比增长41.8%;太保寿险NBV为153.51亿元 ,可比口径同比提升31.2%。

  新业务价值的强劲增长 ,离不开新单保费的显著提升和产品结构优化 。据东吴证券分析师测算,今年前三季度除中国平安外,其余上市险企的新单保费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华保险增速最快达55%。

  在渠道方面,银行保险渠道功不可没——多家公司银保新单保费高歌猛进,成为拉动NBV上涨的主要动力。

  中国平安寿险银保渠道前三季NBV同比大增170.9% ,在总NBV中的占比已达到35.1% 。中国太保寿险前三季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长52.4%,而传统代理人渠道新单则略降1.9%;新华保险银保新单保费同比增长66.7%,亦大幅高于个险渠道的48.5%。

  值得一提的是 ,三季度单季各家公司NBV增速出现分化。这与监管政策调整带来的市场行为变化密切相关 。

  今年下半年监管推进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市场在新规落地前出现了一波“抢跑 ”效应 。东吴证券数据显示,第三季度 ,中国人寿 、人保寿险和平安寿险的新单保费同比分别大增52%、46%、21%,主要受益于预定利率下调前需求的集中释放。

  相对而言,新华保险和太保寿险因分红险切换节奏影响 ,三季度新单增长略显乏力。新华保险单季新单同比下降4% ,太保寿险仅增长2% 。不过从前三季累计看,寿险新业务价值仍是全面报喜。据业内分析,由于落实“报行合一”以及大力发展分红险等举措 ,险企新业务价值率有所提升,也为NBV增长贡献了动力。

  新华保险总裁龚兴峰在三季度业绩会上表示,该公司二季度开始进行业务转型 ,一季度传统险销售规模大,而新华个人业务已七八年未销售分红险,对分红险导入的时间 、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希望通过更好的市场环境、更多培训、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让队伍适应转型,加强对分红险的理解和销售技能提升 。

  龚兴峰表示 ,转型过程中也承受了阵痛,二季度新单业务下滑较大。他预计2026年分红险仍会保持较高比例,个人业务有望维持70%左右的占比;银代业务将根据各渠道 、网点客户特点和需求精准安排产品类型。

  财险综合成本率下行

  在财产险领域 ,今年前三季度行业呈现赔付率、费用率“双降” ,承保利润大幅改善的局面 。

  行业龙头人保财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562.47亿元,同比增长7.1%,承保利润达148.65亿元 ,同比大增130.7%,综合成本率降至96.1%,较上年同期大幅优化2.1个百分点。平安产险保费收入2562.47亿元 ,同比增长7.1%,综合成本率为97.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太保产险保费1602.06亿元 ,仅增0.1%,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

  在车险“报行合一 ”之后 ,非车险的“报行合一”也将为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带来进一步改善。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非车险“报行合一”要求 ,提出加强费率管理 ,严格条款费率使用,优化考核机制,健全保费收入管理。《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 。

  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 ,《通知》对于非车业务监管作出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性优化,有助于引导行业从粗放式“内卷 ”转向追求效益的高质量发展;尽管非车业务较车险复杂程度更高、监管难度更大,但大势所趋之下 ,预计未来非车险行业竞争有望逐步转向风险定价 、成本控制与服务等核心经营能力,优质财险公司也有望凭借核心经营优势实现份额和盈利同步改善 。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