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正规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正规炒股杠杆平台-谁是私募界的“黄埔军校”?这些百亿私募竟都出自同门

摘要:   在中国量化私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愈发引人注目:不少百亿私募的创始人竟然都出自同门,早期经历均指向国际量化巨头,尤其是千禧年基金、世坤投资...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在中国量化私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一个有趣的现象愈发引人注目:不少百亿私募的创始人竟然都出自同门,早期经历均指向国际量化巨头,尤其是千禧年基金 、世坤投资、Two Sigma、Citadel 、AQR等 。这些海外量化机构不仅是全球对冲基金领域的中流砥柱 ,也在悄然之间,成为中国量化私募人才的“输送机”。

  若以“黄埔军校 ”喻之,并不为过。以千禧年基金为例 ,公开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至少有15位在中国量化私募中具有代表性的基金经理拥有千禧年背景,其中不乏已实现百亿规模的机构 ,如诚奇资产创始人何文奇、申毅投资创始人申毅等 。相似地,九坤、灵均 、衍复等顶流私募的创始团队,也分别出自世坤 、Two Sigma等国际顶级量化基金。

  这些头部机构有着共同特征:它们不仅培养了最早一批具备海外量化投研经验的核心人才 ,也通过策略训练和管理体系,为国内量化行业提供了从模型设计到策略落地的全套范式。

  某头部私募投资总监指出:“有这些海外平台背景的创始人,更容易在国内搭建起制度化、标准化、技术驱动的投研体系 。”

  从千禧年到世坤 ,一代量化“开荒者”的起跑线

  作为中国量化私募行业早期的引路人,千禧年基金不仅是国际知名对冲基金,更是中国“量化老炮 ”的起点 。

  资料显示 ,千禧年由以色列·英格兰德于1989年创立,截至2025年,其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700亿美元。在成立34年间 ,仅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出现过一次亏损记录。这种稳定性在全球对冲基金中堪称翘楚 ,也让其成为诸多量化从业者心中的“圣地” 。

  国内最早一批拥有千禧年经历的基金经理,多数在2000年代中后期归国创业。如诚奇资产的何文奇,2007年至2009年曾在千禧年北京团队任高级研究员 ,当前管理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又如申毅投资的申毅,更是在2003年起加入千禧年,在2004年便将衍生品套利策略带回国内 ,成为本土量化投资的开创者之一。

  从名单看,千禧年出身的基金经理遍布当前市场各类规模梯队,其中不乏体量已达百亿的机构(如诚奇 、信弘天禾) ,也有管理规模在50亿以下、仍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如持赢资产、泓倍资产等) 。这条路径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人才输入机制,也让千禧年获得了“中国量化黄埔军校”这一称号。

  值得注意的是,千禧年的分支——世坤投资 ,更是在技术与模型工程化上推进了工业化Alpha的范式。世坤原为千禧年体系下最大量化团队,管理规模一度占到其总量化策略的八成 。独立后继续获得千禧年支持,打造了包含超400万个Alpha信号的中央知识库 ,这种工厂模式至今仍是业内标准之一。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 ,有14位中国量化机构创始人或核心人物曾任职于世坤。由此出身的王琛与姚齐聪共同创办九坤投资,马志宇归国后创立灵均投资,当前均已迈入百亿平台行列 。信弘天禾 、平方和投资、诚奇资产等机构的掌舵人也大多拥有世坤背景。这些基金经理的从业路径 ,构成了国内量化行业的早期核心生态。

  有业内人士表示,千禧年和世坤最大的贡献,不只是提供了方法论 ,更重要的是其系统性地输出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策略组织机制,让结构化选股与分布式研究协作在中国本土得以落地 。在策略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当下,这类制度型能力仍具显著优势 。

  Two Sigma、Citadel出身者撑起量化新格局

  如果说千禧年和世坤代表着中国早期量化私募的底层逻辑构筑 ,那么近年来迅速扩张的新一代华尔街出身机构——如Two Sigma 、Citadel(城堡投资)与AQR等,则为这一行业注入了科技因子与交易引擎的现代化力量。

  Two Sigma是近年来被频繁提及的典型代表。这家2001年成立的美国量化巨头,核心理念在于将数据科学、机器学习与金融策略深度融合 。创始人David Siegel与John Overdeck皆出身D.E. Shaw ,并在早期为高频策略开发做出过重要贡献。Two Sigma于2018年在中国设立子公司腾胜投资,并于2019年获准私募牌照,目前管理规模已达50-100亿元。

  有8位国内私募负责人曾供职于Two Sigma ,衍复投资与量派投资被视为国内Two Sigma系代表 。前者创始人高亢在Two Sigma任研究员四年 ,后者创始人孙林更是担任过短周期交易自营部门联席主管及美股做市团队主管,积累了深厚的策略与交易经验。这类背景的基金经理,通常更重视数据驱动与技术中台建设 ,也更擅长在高频与中频维度内捕捉市场微结构机会。

  另一代表则是城堡投资,其旗下的Citadel Securities在全球做市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公开数据显示,Citadel每天处理交易规模约4100亿美元 ,覆盖超1.1万家美股公司。其衍生品交易业务已覆盖20多个全球主要交易所。

  另外,有7位国内私募基金经理出自城堡投资,如锐天投资、鸣熙资本 、智龙资本等 ,其核心人员亦多出自城堡体系,尤其在策略执行力与系统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 。锐天投资创始人徐晓波,其于2012年至2013年在城堡担任研究员。

  而AQR(Applied Quantitative Research)则是另一路径代表 ,强调的是“学术建模 ”与“系统化资产配置 ”的深度结合。如今年10月刚晋升为百亿私募的喜岳投资,其创始人周欣就曾在AQR负责股票量化基本面模型的构建,其风格更贴近因子投资与价值量化结合 。

  一位业内从外资转战本土的量化经理指出:“从Two Sigma、Citadel到AQR ,这些背景不同的机构输出了不一样的策略DNA ,也对应了中国量化私募从套利时代到结构建模、再到高频交易与因子轮动的技术演进脉络 。”他认为,华尔街背景的基金经理正成为一类方法论+交易系统双能力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正在中国市场快速占据重要份额。

  在人才越来越同质的量化世界里 ,出身不再只是简历一角,而是能力边界的写照。正如一家头部量化机构合伙人所言:“华尔街背景意味着一套被验证过的策略训练体系,更意味着对团队协作 、模型迭代 、数据驱动思维的系统性理解 。这是构建长期战斗力的关键。”

(文章来源:财联社)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