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网络配资平台:配资行业排名-商业航天板块突然直线涨停!三大利好重磅驱动!

摘要:   市场似乎正在跑出新赛道!  早盘,A股商业航天板块短线拉升,上海沪工直线触及涨停,航天智装涨超6%,上海瀚讯、航天动力、航天科技跟涨...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市场似乎正在跑出新赛道!

  早盘 ,A股商业航天板块短线拉升 ,上海沪工直线触及涨停,航天智装涨超6%,上海瀚讯、航天动力 、航天科技跟涨。那么 ,这个板块为何突然异动?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三大利好驱动 。

  第一,近日 ,北京经开区企业星河动力航天成功完成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标志着该型火箭大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即将开展首飞发射。此前,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首飞箭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 ,进入首飞关键准备阶段。

  第二,十五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 、网络强国” 。中央文件中首次将“航天强国 ”与其他“强国 ”并列表述,强化了商业航天的市场逻辑。

  第三 ,近日,马斯克在X上表示,SpaceX将扩大Starlink V3卫星规模 ,并着手在太空建设数据中心 ,以应对AI时代算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太空算力辨识度快速提升 。

  突然爆发

  11月10日晚,一场电话会议纪要在业内传播。该纪要指出,截至目前 ,美国已发射1万多颗卫星并组网(星链 Starlink),在俄乌冲突发挥了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作用。明后两年,中国必将加快发射进度 。“如果错过了今年人工智能GPU几倍十几倍大行情的话 ,欢迎赶上明年商业航空航天大发展元年。”

  今天早上,商业航天概念果然大爆发。上海沪工直线涨停,泰永长征、航天智装 、长光华芯、中简科技、上海瀚讯 、航天动力、信科移动等跟涨 。

  近期 ,可回收卫星发射动作频频。11月4日,北京经开区企业星河动力航天成功完成智神星一号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此次试验是智神星一号继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后取得的又一突破性研制进展,标志着该型火箭大型地面试验全部完成 ,即将开展首飞发射 。智神星一号是国内首批即将开展轨道级发射的可重复使用构型液体运载火箭,设计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25次,主要面向大型星座组网和大型卫星发射市场 。据报道 ,10月份 ,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首飞箭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进入首飞关键准备阶段,为今年正式入轨发射及一级回收开展各项准备。

  另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十五五规划更是提出航天强国概念。可以说 ,逻辑在政策层面得到了不断强化 。

  外围的竞争也的确激烈。近日,马斯克在X上表示,SpaceX将扩大Starlink V3卫星规模 ,并着手在太空建设数据中心,以应对AI时代算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对算力需求的大幅增长,人们对太空算力的兴趣也在急剧上升 。

  潜力有多大?

  鹏元资信研报认为 ,商业航天是航天技术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亦是当今世界航天发展的主流趋势。商业航天的核心要义在于打通从航天技术到航天应用的价值链。通常而言,商业航天在创新效率、成本控制 、产业带动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故而该领域成为众多航天强国着力打造的“新增长引擎” 。中国作为传统航天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 ,发展商业航天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 、抢占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

  但中国商业航天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核心技术的突破、规模效应的显现以及国际竞争的压力,都是中国商业航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全球商业航天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美国凭借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主导地位的长期积累,继续领跑全球商业航天领域,而中国则紧随其后 ,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

  依据美国航天基金会(Space Foundation)的数据,2024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到4803亿美元,占全球航天经济的78%。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 ,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244.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3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9%,呈现出稳健扩张的态势 。

  抢占空间轨道与频段是各国卫星企业的重要资源目标 。鉴于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极为有限 ,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近地轨道和频谱资源的战略价值,以及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较高的商业价值,近年来已悄然展开卫星发射争夺战。依据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 ,对于卫星轨道位置、关键频段资源 ,各国按照“先申请先得”的规则竞争协调使用。申请到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的公司需在获得许可后的2年内完成10%的卫星部署,5年内完成50%,7年内完成全部部署 ,否则将丧失相应频率轨道使用权 。在当前全球太空竞赛加速的背景下,频率和轨道的争夺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紧迫任务。

  分析认为,2025年底 ,中国将迎来可回收复用火箭的密集首飞。届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长征十二号甲 、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二号 、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三号以及深蓝航天的星云一号等多款可回收复用火箭将陆续开展首飞任务 。

  东财图解·加点干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